2017年10月

发表信息: by

关于随笔

为什么一个技术“博客”里面会有随笔这种东西?

随着年龄的增长,周围的事物一直在变,而自己也一直在变。当然,这跟年龄增长貌似没什么关系,因为不管是谁,不管年龄小,年龄大,事物在变是必然的。只不过我们年龄大了, 便会去思考自己,想想自己与昨天,与上周,与去年有什么不同?是掌握了多少技能,是在做事方面更加得心应手,还是比原来更加废柴了。 而我又是一个心思缜密却健忘的人,这一秒的感受,这一秒的想法,下一秒就会忘的一干二净,“感受”这种东西,不像是技术,它更加虚无缥缈,不会带来任何价值,不会让你比原来干的少,赚得多。 索性,大脑干脆就不把“感受”这种东西做落地存储。

“感受”不同于技术,不同于知识,它只是一时兴起,突然冒出来的东西,有时候,你冒出来一个想法,这个想法让你产生愉悦感,让你感觉爽的不得了,甚至为了一时“虚荣心”, 发个微博,发个朋友圈,晒一晒此时的“感受”, 这便将这跟“感受”落地了,虽然是存储在机械磁盘上。 过了几天,几个月,甚至几年,回头一看, 却发现那时候的自己“二”的不行。

博客这种东西,甚至可以缩小范围至技术博客,为什么会存在呢? 我的定义是:督促,记录,满足。 而这三个词是相互影响的,因为有满足,才要做记录,也正是因为满足的存在,才会督促你不能停下脚步,因为一旦停下,就不会产生满足的感觉,甚至可能整个人便止足于此了。套用在我身上,除工作以外,每周都会写至少一篇,不是为了布道(因为我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),仅仅是为了向自己,也向“别人”表明我没有放弃学习,而每周都会有一点进步。当然,这也包括用博客的方式做笔记(到现在我才理解做笔记的目的和其重要性),每做一篇笔记,就证明我比上一周又学到了些新知识,而为了让这一周的博客能有的写,对比人有的“炫耀”,我会尽可能的让这一周除了工作内容之外多学点东西(一篇长长的博文看起来比短短的要更加美观,对我的满足感更加的强)。从新博客搭建起来到现在已经过去36天了,在这5周里,至少在表面上能看到我都有什么进步:

  • 学习了GitPage的使用
  • 对java多线程又多了解了些
  • 简单学习了对reveal.js的使用
  • 学习了jenkins的基本使用
  • 学习可kotlin的基本知识
  • 对java泛型又多了一些了解
  • 顺利从sublime向vim进行了转型
  • 学习了go的基本语法
  • 学习了docker的基本使用

看吧,这一个月,大致学习了什么,一眼就能看出来,不是么? 而接下来要学什么呢(除工作之外)?

  • go

但是为什么技术博客中会有随笔这种博客的存在呢? 我个人是一个想法比较多的人,特别是对整个世界的观察,对自己的反省,有时候,脑袋中会冒出一些想法,哪些会让我有记录冲动的想法,而随笔这种东西,便是为了记录那些想法,不是为了给别人看,仅仅是为了几年后,几十年后,自己能回头看看,当初我是多么的努力或者颓废,而以后的我又是该多么感激或者憎恶原来的自己,这种感觉应该会很奇妙吧。

其实随笔还有个作用,就是总结,对自己上一个月,进行一些客观的评价和总结,哪里做的不好,哪里继续努力,上个月多学了什么东西,下个月要学哪些东西,如果一个人的随笔每个月都会坚持包含这些内容的话,那么这个人一定很了不起,当然,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,这么有毅力的事情,估计我做不来。